在這次走進成長型中小企業采訪活動中,記者發現,很多中小企業“麻雀雖小”,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摸索出自己的“絕活”,從而在市場上取得不俗業績。在位于揚州的三星電梯有限公司,記者就看到,通過對進口產品的二次加工創新,三星電梯的品質已經與國際一流電梯廠家不相上下。
據了解,三星電梯采用了進口高質量核心部件,如控制電腦、無齒輪主機、變頻門機等。然而,這些“出身名門”的精品部件,在實際應用時并非簡單的拼湊,而是經過了二次改進后實現優化重組的過程,其中更是不乏三星電梯的自主創新。
比如進口的無齒輪驅動系統,所使用的為懸臂式設計,這意味著每臺電梯近十噸的重量都由電動機伸出的懸臂輪承受,機器的受力和磨損都是驚人的。為了克服這種受力變形,國外有廠商設計出了加固支架。三星電梯則走得更遠,在將懸臂式發展成橋式結構的基礎上,巧妙地將電機底部設計成兩個可自由調節的點,從而形成一個三點受力的懸浮式安裝系統。此舉在減輕電機約50%載重的同時,還使得機器及軸承運行更為輕松,并大大延長了電機壽命。
這一創新剛剛問世,無齒輪驅動系統生產廠家的亞洲區總裁就聞訊趕來,在實地研究后大加贊賞,“這是一個突破性創造,我感到非常驚訝!”目前,該技術已經在中國和日本獲得了專利。
無獨有偶,在使用進口門機的過程中,三星電梯發現其在抗干擾和電機發熱等方面有一定瑕疵,并自主進行了改進。在聽到這個消息后,門機廠家的工程師非常不服氣,他們相信自己的產品已經是世界上最好的了,于是立即來到三星電梯進行考察。然而,最后的結果是,他們承認三星電梯的改進徹底解決了電機發熱等問題,大大提升了門機的整體性能。
正是有了這些自主的二次創新,三星電梯成為國內電梯廠家中為數不多敢于和“洋品牌”搶占高端市場的廠家。日前,三星電梯和德國愛伯西電梯技術公司合作成立了揚州愛伯西三星電梯有限公司,將以生產高端電梯著稱的德國作為市場開拓的重點。
對于 “二次創新”,公司董事長施鳳鳴笑言:“我們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句輕松話語的背后,是三星電梯作為一家中小企業近二十年來的突破進取之路。
“中小企業就是要做點白日夢。”這是在采訪過程,施鳳鳴反復提及的一句話。和大多數中小企業一樣,三星電梯的原始積累來自于為國外品牌所做的貼牌生產。囿于電梯行業本身的特殊性,中高端客戶對品牌的依賴度極高,三星雖然在長期代工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技術,卻一直無法在自主品牌上施展拳腳。
轉機出現在2000年,儀征化纖一棟新建大樓需要大噸位的客貨電梯,包括三星電梯為其做代工的上海三菱在內,眾多國內電梯廠商都無法達到要求,只能依靠價格高昂的原裝進口電梯。但是這時候施鳳鳴提出來,“我們三星電梯可以做”。
“其實,我沒有現成產品,但是我腦子里有,我就拿想法說服了對方,讓我們試試。”提及細節,施鳳鳴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最終,三星電梯利用新增的鋼絲繩復繞技術,將提升力提高了一倍,成功地解決了載重量問題。同時,三星電梯還對門機進行改進,增加了感應系統,而價格上,三星電梯60萬元的售價,僅為國外同等性能電梯的一半。
有了第一臺電梯的成功,三星電梯再接再厲,憑借出色的性能和極高的性價比,相繼進軍星級酒店、醫院等高端領域,成為一家擺脫低端產品“紅海”競爭的電梯公司。目前,雖然三星電梯年產值僅為2億元,但是施鳳鳴坦言,“因為利潤高于大多數同行,所以日子非常好過。”
對于取得的成績,施鳳鳴深知夢想的可貴。他堅信,企業的成長,需要一點“白日夢”來支撐,而自己對電梯行業長達40年的刻苦鉆研,正是敢于“做夢”的“本錢”。 |